2-4,林诗栋又输了。在家门口,一度2-1领先的大好局面下,又一次几乎是以同样的方式,败给了那个法国小子菲利克斯·勒布伦。
赛后场馆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喧嚣声褪去后,只剩下一种沉闷的回响。王皓在场边那几声撕心裂肺的“不要犹豫!”,此刻听来,更像是徒劳的挣扎。他喊得那么用力,仿佛想把自己的灵魂灌注到弟子身上,但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这剧本,是不是有点眼熟?从去年蒙彼利埃站被对手剃了个4-0光头开始,林诗栋对上勒布伦,似乎总也迈不过那道坎。明明技术上不落下风,甚至在相持球的质量上还偶有优势,可为什么一到关键分,就总是手软?
扳回一局,再下一城,2-1领先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次稳了。林诗栋打出了自己的节奏,手感火热,把勒布伦那种不讲理的快速搏杀压制了下去。那时候的他,看起来确实有未来领军人的影子。
可第四局,风向就悄悄变了。比分胶着到8-8,一个关键的机会球,林诗栋打丢了。就是那一个球,像一根针,轻轻一下,戳破了之前鼓起来的所有气势。你能肉眼看到他的犹豫,出手不再果断,动作开始僵硬。而对面的勒布伦,嗅到了血腥味,攻势反而更加凶猛。
第五局,场面几乎是一边倒。勒布伦的速度完全打开,球像出膛的子弹,砸在林诗栋的防线上。小伙子整个人的心态都急了,完全被拖进了对方的节奏里,那种感觉,就像一个武林高手被一个野路子拳手拽进了街头巷战,一身的精妙招式都使不出来,只能被动挨打。
其实,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或战术问题了。勒布伦的打法就是一把双刃剑,靠着极快的衔接和搏杀来冲击对手的心理防线,逼着你犯错。他就是在赌,赌你比他先撑不住。不幸的是,林诗栋又一次成了那个先眨眼的人。
王皓指导或许是全场最懂这种痛苦的人。他看着场上的林诗栋,可能就像看到了当年那个在决赛场上一次次与冠军失之交臂的自己。那种明明有实力,却总在最后关头被心魔击倒的无力感,恐怕没有谁比他更清楚了。他喊出的那句“不要犹豫”,喊的是林诗栋,又何尝不是在对自己过去的遗憾呐喊。
这种关键时刻顶不住的“硬伤”,才是最磨人的。技术上的短板可以通过千万次的练习去弥补,但心理上的这道坎,却需要一次又一次痛苦的跌倒,甚至一次刻骨铭心的胜利,才有可能真正跨过去。路还长,只是不知道留给这位“小石头”的时间,还有多少。
个人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