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下午,由EqualOcean主办的2025出海全球化百人论坛(GGF2025)平行论坛——科技出行出海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希尔顿酒店成功举行。本次论坛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汽车出行行业从业者、青年创业者、投资人、供应链专家及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出行行业出海的新路径与新机遇。
本次论坛,亿欧汽车研究总监李浩诚就2025中国L4智能驾驶产品发展与海外拓展话题进行分享。
以下为现场分享内容:
首先非常感谢观众下午还能再回来,嘉宾是我们邀请来的,观众主要靠自觉,所以大家能回来还是非常不错。
作为下午第一个开场,一个是汇报一下我们亿欧对于目前L4级别智能驾驶的一些观察,另外也是给大家一些时间,从午休的状态里面调整过来,接下来可以更好地听我们嘉宾的一些分享。
我今天回报的主题是2025中国L4智能驾驶产业发展与海外拓展,这里面的内容也是节选自我们前几天在官网上的L4智能驾驶的报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我汇报后,去我们亿欧官网搜索这份报告。
L4是一个比较大的技术概念,我们内部在看L4智驾技术的时候,通过会分场景或者说分细分行业,首选我们会划分不同的特征场景,比如像低速且相对封闭的场景,像园区环卫、园区服务、智慧港口、智慧航空港、智慧矿山和智慧仓储,
低速且相对封闭的场景。同时,在高速开放场景的Robotaxi和Robobus,低速开放场景的城区配送,以及高速半开放场景的干线物流中,L4级智能驾驶正处于技术探索和试运营阶段。
我们看一个行业的发展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是能看出来这个行业成熟的状态或者变化。在最早期2015-2018年更多的投资活动围绕早期的阶段开展。到2019-2023年阶段是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一些厂商已经完成技术的研发和测试,所以进入到一种试运营的阶段,资本市场可能会加大单笔融资投入跟厂商一起成长或者见证厂商的发展。到2024年及之后相对来说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更多的投资事件是偏向于战略投资。
L4自动驾驶这个行业有个一个有特点的地方,它是需要政策去进行监管,包括政策进行规范的行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截止到2024年中国已经开放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道路里程达到3.2万公里,自动驾驶车辆累计的里程数达到1.21亿公里,从这个数据来看还是有非常深厚的积累。另外中国已经建立17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7个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和16个双制试点城市,大家看地图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和中部沿海地区。
我们在这里也帮大家去梳理一下目前不同场景下单车的成本,大家可能熟知像Robotaxi单车在20万左右的价格。目前像半封闭或者低速半开放场景的L4自动驾驶进展相对来说会靠前一点,像港口、矿山、环卫等等的推广走得更往前一点。这个数据也可以作为参考的参考,因为还有细微的变化。
L4智能驾驶的商业化离不开场景提供方、智能驾驶公司、车企&零部件供应商、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多方合作参与。其中场景提供方作为需求的发起方,需要智能驾驶公司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同时提供相应数据分析以及后续的OTA;车企提供整车产品或者零部件;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金融、保险服务;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相关法规的支持。
我们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可以将其分为产品销售和代运营两种类型,目前大部分场景更加依赖产品销售模式。其中Robotaxi行业相对特别一些,Robotaxi场景智能驾驶公司更倾向于提供运营管理服务的模式。Robotaxi 场景天然需要“车—路—云—调度—客服”一体化闭环,才能向乘客提供安全、连续、可规模化的出行服务,因此需要智能驾驶公司亲自下场做运营管理。而其他场景对智能驾驶公司运营服务的依赖度相对低,场景方可独立完成运营或委托第三方代为运营。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不能将各个场景都展开讲,我挑了几个重点进行汇报。首先是热度比较高的Robotaxi行业。Robotaxi项目大多采用智能驾驶公司、主机厂、出行服务平台三方协作,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基础设施与通信供应商、安全认证机构协助支持的金三角模式。以萝卜快跑和蘑菇车联为例,他们在负责智能驾驶技术的同时自建出行服务平台,实现对技术和运营的把控;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仅负责智能驾驶技术,运营方面更多是依托车企控股的出行服务运营商或第三方出行服务运营平台。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梳理了,目前几个比较典型的合作模式。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厂商正在探索车主、车企、科技公司、出行服务运营商四方合作的Robotaxi共享出行新协作模式。。
另外,我们也在帮大家去算一笔账,到2025年6月份,中国Robotaxi头部企业基本上单价大概是24-25元的情况,假设单日的接单是17单,Robotaxi的年均营收大概是15万元的水平,按照单车购置、改造成本等等,到现在整体的Robotaxi单车的年均成本大概是12万元,毛利率大概是21%,也就是3万左右,也是在逐渐去逼近出租车,尤其是对于像滴滴这种他们自己本身会有出租车业务,他们背后的数据更好去分配调度车辆的部署,可能这个价格毛利率还要更高一些。
因为今天大家是讲出海,所以我们也分享一些企业在海外的情况。萝卜快跑他们自己发布了大模型,包括自己的安全冗余方案,包括安全保障体系,以及数据管理的团队。我们更多可以看到在大陆以外的情况,比如萝卜快跑从2024年开始就在香港拿到了他们的牌照并开始相应的业务部署,在2025年是个非常集中的海外扩张的阶段,像迪拜、阿布扎比,包括他们跟Uber的合作都发生在2025年,也可以看到明年在这一年会有快速拓展的行为和企业战略决策在里面。
根据小马智行今年的财报。第二季度的营收增长大概是超过150%,乘客收入同比增长30%,他们也在今年发布他们自己第七代的产品,相较于上一代宣称可以实现70%的成本的降低。他们不仅在北上广深开展Robotaxi的业务,在中东、欧洲、亚洲的地区,大家可以看到卢森堡、韩国、阿联酋都有部署的业务。
文远知行则是跟Uber的合作,他们也是计划未来5年把Robotaxi的业务拓展到15座城市,目前也可以看到阿布扎比是Robotaxi海外扩张大家有共识的城市,很多企业都在阿布扎比做业务的扩张,包括像蘑菇车联,包括天瞳威视也有相应的布局,哈罗也跟宁德时代进行合作,去进军Robotaxi的市场。
除了Robotaxi,另外像海外港口、干线运输、无人配送的细分场景也是多面开花。小马智行实现港口内全混行场景下的全冗余线控集卡方案。斯年智驾基于代运营服务和技术服务销售双模式,服务多种类型港口,已落地20多个港口。西井科技提供AI算法+无人驾驶车辆+智能管理平台+代运营服务,目前已经广泛服务海内外港口。九识智能首创FSD订阅的收费模式,每月1,000-3,000元的FSD订阅费让用户投入的成本大幅降低。智加科技的L4级自动驾驶系统针对干线物流“降本增效”刚性商业需求,完成了算法、场景、车端、政策与成本五要素的系统级耦合。通过L4级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发展应用,结合数字物流平台的资源调配,以产品、流量、平台结合的新型模式有效改变干线物流运营模式,提升运输效率,最终大幅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九识智能致力于从“技术服务商”升级为“智慧城市运力生态构建者”。挚途科技的智能卡车安全、高效、优质,具备双预警、紧急制动,车道保持,盲区检测等功能,能够有效降低80%的事故发生概率,提升干线物流场景商用车20%的运营效率,并降低20-50%的综合成本。
我们也大胆预测一下,2025年会是全球航空港L4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爆发式增长元年,全球增速有望达到189%。预期2030年航空港L4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18.6亿元,全球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74.6亿元。
从商业模式来看整车销售+软件服务是当下唯一商业模式,航空港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针对该场景的智能驾驶车辆均由地服物流货运公司直接运营管理。从资产的所有权上看,智能驾驶车辆既可能是属于机场又可能是属于航空公司。考虑到航空港安全性因素,我们认为这类场景不涉及解决方案商代运营的商业模式。
因为航空港的场景里的工作时长,包括工作强度也好,包括容错率低的特点来说,它对于特种车的驾驶员疲劳度也是比较高的,在这个场景里的L4还是比较有意义或者比较重要。目前在这个场景下的L4自动驾驶运用在5种车型,摆渡车、行李牵引车、地面清扫车、地面引导车和巡逻车。未来可能也会应用到其他的车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企业也逐步向海外的航空港进行业务的拓展。
L4智能驾驶的商业化正沿“低速封闭→中高速开放”梯度逐层解锁:当下港口、园区、仓储、矿山、航空港、城区环卫、城区末端配送等中低速场景正掀起第一波规模化落地浪潮;2027-2031年Robotaxi、Robobus与干线物流等中高速开放、半开放场景将接棒主导,开启第二波商业化浪潮;2032年后跨场景联动运营网络有望逐步成型,带来第三波发展浪潮。亿欧汽车研究院认为2035年中国L4级别及以上的智能驾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5万亿元,届时L4级别及以上智能驾驶的渗透率将超过13%。
我今天分享的也是从我们前两天报告里节选的一部分,因为L4场景非常多,我没办法在短时间内跟大家进行全部展示,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是可以去扫我们这个码,在我们官网去下载这份报告,也可以添加我个人微信,如果大家有关于汽车行业的交流,也可以一起来交流。我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谢谢大家。
个人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